冀棉616——抗虫增产的绿色棉花新星

2024-07-25 02:41:28 发布

在河北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冀棉616的棉花品种正以其卓越的抗虫能力和增产潜力,成为农业科技的一颗璀璨新星。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冀棉616,以其母本冀棉20号和父本596系的优良基因,孕育出了一种中熟、抗虫、常规棉的新品种。

冀棉616的生育期为130天,植株呈塔型,叶片中等大小,叶色鲜绿,展现出旺盛而稳健的生长态势。它不仅结铃性强,而且铃大、吐絮肥、絮洁白,株高约100厘米,单株果枝数可达11.1个,单株成铃数量高达17.5个,铃重平均7.2克,籽指12.7克,衣分38.0%,霜前花率超过80%。这些特性使其在2010年的抗病性鉴定中,展现出对枯萎病和黄萎病的较强耐受性。

在纤维品质方面,冀棉616同样表现不俗。上半部绒长达到30.53毫米,断裂比强度29.50cN/tex,马克隆值5.31,整齐度指数87.5%,这些数据不仅证明了其优良的纤维品质,也使其成为Ⅲ型棉花品种的佼佼者。

产量方面,2010年的引种试验显示,冀棉616的籽棉平均亩产为224.1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9.2%,虽然霜前皮棉平均亩产略有下降,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高产品种的地位。

种植冀棉616,需要在4月中下旬播种,种植密度为3000株/亩。充足的底墒水和底肥是其生长的基础,而适时的花铃肥和钾肥补充,则能进一步发挥其增产潜力。适时适量的化学调控,以及对棉蚜、红蜘蛛、棉盲蝽等害虫的及时防治,是确保冀棉616健康成长的关键。

冀棉616,这一适宜在天津市作为一季春棉推广的品种,不仅以其抗虫特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更以其高产特性为棉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它是绿色农业的实践者,也是现代农业科技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