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农14号”:黄淮冬麦区的高产新选择
在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经过国家审定的小麦新品种——“汶农14号”。它由泰安市汶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精心培育,拥有国审麦2011015的审定编号,是2010年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
“汶农14号”是一种半冬性晚熟品种,其成熟期比传统的石4185品种晚1-2天。这种小麦的幼苗匍匐生长,叶色深绿,显示出了它强大的分蘖力。在冬季,它展现出了良好的抗寒性,这使得它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株高约80厘米,茎秆粗壮,表面覆盖着厚厚的蜡质,这不仅增强了它的抗倒伏能力,也使得它在风雨中更加坚韧。
在外观上,“汶农14号”的穗层整齐,穗形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这不仅提升了它的商品性,也使得它在收获时更加方便。在产量上,它的亩穗数达到了43.5万穗,穗粒数平均为35.2粒,千粒重为41.5克。这样的产量表现,使得它在2008至2010年的试验中,连续两年的平均亩产量均超过了500千克,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石4185。
然而,任何品种都有其局限性。“汶农14号”在抗病性方面表现较为敏感,高感赤霉病和纹枯病,中感叶锈病和白粉病,但对条锈病的抗性较好。因此,种植时需要特别注意病害的防治。
在品质方面,“汶农14号”的籽粒容重和蛋白质含量都达到了较高的标准,面粉的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等指标也显示出了良好的加工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面粉加工和食品制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于种植“汶农14号”的农民来说,适宜的播种期是10月上旬。在高水肥的地块,每亩适宜的基本苗数为12万至15万苗;在中等地力的地块,则为14万至18万苗。此外,加强田间的肥水管理,以及后期的病虫害防治,是确保“汶农14号”高产的关键。
综合考虑,“汶农14号”是一个适合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以及河南省安阳市的高中水肥地块种植的小麦品种。它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能保证品质,是农民朋友们在种植小麦时的一个值得考虑的新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