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甘薯新贵——桂薯011-184,广西农业的紫色革命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桂薯011-184的甘薯新品种正以其独特的紫色魅力,引领着一场农业的紫色革命。这一品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和旱粮作物研究所联合培育,它不仅是甘薯家族中的新成员,更是广西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
桂薯011-184以其株型匍匐、蔓长184.7厘米的强健生长特性脱颖而出。它的分枝数多达9.7个,叶片呈现出浅裂复缺刻型,顶叶和叶片均为绿色,而叶脉基部则带有一抹紫色,茎部同样呈现绿色。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薯形,纺锤形的薯体上覆盖着紫色的薯皮,切开后,紫色的薯肉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种紫色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营养价值的象征,平均干物率达到了27.1%,食味评分高达75.5分。
在产量表现上,桂薯011-184同样不负众望。2014至2015年的广西甘薯区验中,两年鲜薯平均亩产达到了1801.3公斤,比对照种桂薯二号增产9.7%;薯干平均亩产496公斤,比对照种增产29.9%。这样的产量表现,无疑为广西的甘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栽培桂薯011-184,需要精心的管理和科学的种植方法。首先,选择无病虫害、表皮光滑美观的中大薯进行薯块育苗,复育后采用45-50天的嫩壮苗栽插,每亩插苗3300-3500株。其次,选择有灌溉条件的土地,最好是沙壤土种植。深耕耙平土地后,起畦时,亩施土杂肥(有机肥)1500公斤,钙镁磷肥25公斤,栽后25天左右亩施复合肥25公斤,施硫酸钾30公斤。此外,选择土壤湿度适宜的下午种植,种后3天内要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最后,秋薯生育期135天以上收获,才能获得更高的产量。
经过严格的审核,桂薯011-184符合广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已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广泛种植。这一新品种的推广,不仅能够提高广西甘薯的产量和品质,还将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广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桂薯011-184,正以其紫色的力量,为广西农业描绘出一幅丰收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