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创新成果——“快育2号”棉花,高效抗虫新选择
在河北省的农业创新领域,一种名为“快育2号”的转基因棉花品种,以其出色的生长速度和抗虫能力,成为了当地棉农的新宠。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遗传生理研究所联合研发的这一品种,自2003年育成以来,经过严格的审定过程,于2008年4月正式通过审定,编号为冀审棉2008014号。
“快育2号”以其塔型植株结构,平均株高92.1厘米,单株果枝数达到11.2个,单铃重5.6克,展现出了其高产潜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品种的抗虫能力,使其在面对棉铃虫、红铃虫等主要害虫时,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全生育期仅需140天左右,霜前花率高达89.8%,保证了棉花的及时收获。
在品质方面,“快育2号”同样表现出色。2007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上半部平均长度为29.4毫米,整齐度指数高达84.2%,马克隆值为4.8,比强度28.6cN/tex,伸长率6.4%,反射率72.4%,黄度8.4,纺纱均匀指数135,这些数据均表明了其优良的纺织性能。
抗病性方面,经过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鉴定,该品种在2004年和2005年均表现出对枯萎病的抗性和对黄萎病的耐受性,这为棉农提供了额外的种植信心。
产量表现上,“快育2号”在2004至2005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皮棉产量分别为98.0kg和90.4kg,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85.7kg和84.4kg。2007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皮棉更是达到了118.6kg,霜前亩产皮棉106.6kg,这一成绩在同类品种中表现突出。
对于想要种植“快育2号”的棉农来说,播种期建议在4月20日至30日,水肥地的种植密度约为3000株/亩,旱薄地则为4000株/亩。施肥策略是在初花期重施,且不晚于8月10日补施一次盖顶肥,以确保棉花的健康生长。
综合以上特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建议在河北省东部棉区进行春播种植“快育2号”,这不仅能够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益,也为河北省的农业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