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9优207:粤北稻作区的丰产新选择

2024-08-15 03:35:41 发布

中9优207,一个由广东农作物杂种优势开发利用中心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共同培育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品种,以其独特的特性和优势,为粤北和中北稻作区的农民带来了新的种植选择。

这个品种的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03005,其品种来源是中9A与先恢207的完美结合。中9优207的全生育期为123至126天,相较于传统的汕优96和优优4480,分别迟熟3天和5天,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生长周期。它具有分蘖力强、株型适中、剑叶宽长直的特点,株高约105厘米,穗长24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达到138粒,结实率在77.8%至87.8%之间,千粒重为25.6克。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二级,意味着其外观品质达到了较高的标准。

在抗病性方面,中9优207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性,对稻瘟病全群的抗性比达到了73.2%,对中B、中C群的抗性比分别为61.2%和73.8%。在田间试验中,尽管在个别试点中稻瘟病的抗性表现中等偏重,但整体上,中9优207对白叶枯病的优势菌群C4和次优势菌群C5分别表现为中抗和中感。

产量方面,中9优207在2000年和2001年的省区试验中,亩产分别为463.8公斤和420.4公斤,虽然增产幅度不显著,但日产量在3.4至3.8公斤之间,显示了其稳定的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播种、适当密植、合理施肥、水分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特别指出,中9优207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制种技术要点强调了适宜的播种时间、隔离区的安排、播差期的控制、多蘖壮秧的培育、病虫害防治以及适时收获的重要性。

最终,省品审会认为中9优207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这一新品种的推出,不仅丰富了稻作区的种植选择,更为农民带来了丰产的希望和稻米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