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春22号——甘肃中部的小麦新宠
在甘肃省中部的肥沃土地上,一种名为甘春22号的小麦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款小麦由甘肃省作物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和甘肃富农高科技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培育而成,其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08001,原代号为甘春8107。
甘春22号以其春性特点,幼苗直立,生长周期介于95至123天,展现出了适应性强和生长周期适中的优势。株高在79至92厘米之间,株型紧凑,叶片绿色且旗叶较大,直立生长,保证了充足的光合作用。其穗部呈红色长芒,长方形,穗长7.5至8.1厘米,小穗数17至19个,穗粒数29.3至54粒,白粒质地坚硬,千粒重32.5至44.6克,容重高达823.3克/升。蛋白质含量达到14.3%,赖氨酸含量0.46%,湿面筋含量22.28%,这些指标都显示了甘春22号在营养品质上的优越性。
在抗病性方面,甘春22号同样表现出色。苗期对混合菌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成株期对条锈菌小种水4轻度感染,而对水7、水14及混合菌则表现出免疫,对HY8及条中32号更是显示出了抗病性,总体抗病性能强。
产量方面,甘春22号在2005至2006年的省东片区试中,平均亩产达到353.9公斤,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4.25%;2006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359.6公斤,虽然较对照减产0.01%,但整体表现稳定。
栽培甘春22号,需要注重前茬作物的选择,秋耕耙翻深度控制在20至25厘米,并在封冻前确保冬水充足。播种深度3至5厘米,根据墒情可适当调整,但不超过6厘米。播种后要及时耕耱保墒。施肥方面,秋施农家肥,播种前施足氮肥,深施磷肥,氮肥的80%作为基肥,20%作为追肥。对于中上肥力地块,施尿素15至20公斤/亩,颗粒磷肥50至80公斤,漏沙地为10至15公斤/亩,并增加一次追肥。播种时间应在土壤表层连续3至5日解冻5至10厘米时进行,播量一般为亩播16至20公斤。
甘春22号适宜在甘肃中部地区的水地种植,以其抗病性强、产量稳定和栽培简便的特点,成为了当地农民种植小麦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