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杂15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高产高粱新品种
探索东北黑土地上的新希望,克杂15号高粱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成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的骄傲。这款杂交高粱品种以其独特的酿造用途和抗病能力,为高粱种植者带来了新的机遇。
克杂15号,登记编号GPD高粱(2017)230024,以其紧凑的株高和纺锤形中紧穗型,展现出其独特的生长优势。株高约100厘米,穗长26.5厘米,深红色壳下隐藏着红褐色圆形粒,每千粒重达26.25克。幼苗拱土能力强,植株繁茂且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叶色深绿,是高粱中的佼佼者。
在营养成分上,克杂15号同样表现优异。总淀粉含量高达75.25%(干基),支链淀粉占淀粉的比例为78.07%,粗脂肪含量为4.16%(干基),单宁含量为1.08%(干基)。这些丰富的营养成分,使其成为酿造行业的优质原料。
抗病性方面,克杂15号对丝黑穗病有着出色的抗性,田间自然发病率轻,叶部病害也较轻。在产量上,克杂15号同样不负众望,第1生长周期亩产519.7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1.7%;第2生长周期亩产524.4千克,增产10.4%。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和适时收获。播种时,建议在5月中、上旬气温回升时进行,注意使用种衣剂拌种以防病虫。种植密度为0.65米垄上双行或1.3米垄上四行,苗间距离10厘米,公顷保苗25万株至30万株。田间管理要精细,及时定苗和除草,注意防治蚜虫和黏虫。施肥方面,播种时施磷酸二铵每公顷150千克,硫酸钾每公顷75千克,拔节前追施尿素每公顷150千克。收获时,应在蜡熟末期或10月中、下旬进行。
克杂15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春播种植,为当地高粱种植者提供了新的选择。但需注意,不能过早播种以免粉种,且高粱对农药敏感,防治病、虫、草害时应选择适于高粱的农药。
克杂15号,不仅是一个高粱品种,更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对农业科技贡献的体现,为高粱种植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