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邦泰生物技术研究院的创新成果——“邦玉359”玉米品种
在山东邦泰生物技术研究院的精心培育下,一款名为“邦玉359”的玉米新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表现,成为了农业科技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这款玉米品种的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15006号,是山东邦泰生物技术研究院的骄傲之作。
“邦玉359”是一款一代杂交种,其母本TP08源于国外杂交种,而父本PH02则是以昌7-2/H21为基础材料自交选育而成。它具有半紧凑的株型,全株叶片数量在18至20片之间,幼苗叶鞘呈现浅紫色,花丝和花药均为绿色。雄穗分枝数量在8至12个之间,2014年的夏播生育期平均为109天,与郑单958品种相当。
在区域试验中,“邦玉359”的株高达到262厘米,穗位113厘米,倒伏率仅为2.2%,倒折率0.9%,显示出良好的抗倒伏能力。果穗呈筒形,穗长17.0厘米,穗粗4.9厘米,秃顶0.3厘米,穗行数平均17.2行,穗粒数达到632粒。红轴的籽粒为黄色、半马齿型,出籽率高达88.1%,千粒重293克,容重744克/升。
在抗病性方面,“邦玉359”表现出中抗小斑病、抗大斑病、中抗弯孢叶斑病的能力,但对茎腐病和瘤黑粉病的抗性较低,因此在这些病害高发区需谨慎使用。2014年的品质分析显示,其粗蛋白含量为9.8%,粗脂肪含量4.6%,赖氨酸含量0.22%,粗淀粉含量高达72.0%。
产量表现方面,“邦玉359”在2012至2013年的全省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634.8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9%,18处试点中有17点增产,1点减产。2014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708.1公斤,同样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9%。
栽培技术要点提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4500株左右,其他管理措施与一般大田相同。“邦玉359”适宜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种植利用,但需注意在茎腐病和瘤黑粉病高发区的慎用。
“邦玉359”以其高产、抗病、优质的特性,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也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