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内蒙古的“经玉1号”:一种耐寒的白色食用菌

2025-05-27 05:40:55 发布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广袤土地上,一种名为“经玉1号”的食用菌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个品种,编号为蒙认菌2015001号,由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作物工作站培育,是从野生种中分离驯化而来,展现了其独特的生长特性和营养价值。

“经玉1号”以其扁圆形的子实体和洁白的色泽脱颖而出,伞经可达3.3至5.8厘米,柄长1.7至2.3厘米,柄粗2.4至2.7厘米,菌肉厚实,厚度达到1.6厘米。这种食用菌不仅外观吸引人,而且具有出色的耐低温特性,能在10至2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尤其在弱光条件下(30-60Lux)更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形成。

在品质方面,“经玉1号”同样表现出色。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对其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其粗蛋白含量为0.49%,粗脂肪含量为1.62%,粗纤维含量为0.62%,灰分含量为0.8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5%,这些数据表明“经玉1号”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

田间表现上,“经玉1号”同样不负众望,未发现绿色木霉病和脉孢霉病,保证了其健康生长。在2012至2014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菇量分别为20.6kg/m2、16.4kg/m2和14.2kg/m2,均比对照“2796”增产超过14%,且出菇期比对照相早7天,显示出其高产和早熟的优势。

栽培“经玉1号”需要遵循特定的技术要点。播种期为9月上旬,菌种用量为0.75kg/m2。主要基质材料包括玉米秸、玉米芯和牛羊粪。发酵过程需要20天左右,温度控制在55-65℃。覆土材料为草炭土和沙壤土的1:1配比,并需经过甲醛消毒。出菇管理时,要加强通风,控制温度在18-24℃,适度增加光照度,并保持覆土湿润。在栽培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新鲜无霉变的材料,并确保播种时玉米秸培养料的pH值不低于7.2。

“经玉1号”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具备保温(14℃-26℃)保湿(50%-90%)和适度避光的保护地种植,这为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这种耐寒、高产、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无疑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发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