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稻15号:鲁南稻农的丰收新希望
在山东省的鲁南和鲁西南地区,稻农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丰收伙伴——临稻15号。这款由临沂市水稻研究所精心培育的中晚熟水稻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优良的品质,迅速成为当地稻农的新宠。
临稻15号的诞生,源于临稻10号与临稻4号的杂交,经过系统选育,最终形成了这个具有独特特性的品种。它全生育期为156天,比传统的豫粳6号早熟2天,这在农业生产中意味着更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其亩有效穗高达23.2万,株高98.6厘米,穗长15.0厘米,每穗总粒数达到129.0粒,结实率高达84.0%,千粒重25.6克,这些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丰收保证。
在品质方面,临稻15号同样表现不俗。2006年的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杭州)的分析显示,稻谷出糙率86.7%,精米率77.9%,整精米率76.1%,垩白粒率11%,垩白度0.8%,直链淀粉含量17.0%,胶稠度84mm,米质达到了二等食用粳稻的标准,这不仅保证了稻米的口感,也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产量方面,临稻15号在2005-2006年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高达589.9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0.6%;2007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89.4公斤,比对照临稻10号增产2.7%,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其高产的特性。
抗病性方面,临稻15号表现出中感苗瘟、穗颈瘟,白叶枯病苗期感病,成株期中感,田间调查条纹叶枯病最重点病穴率8.3%,病株率1.9%,这些特性使得临稻15号在病害防控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栽培技术要点上,临稻15号适宜的密度为每亩基本苗40000-60000株,亩栽20000-22000穴,其它管理措施与一般大田相同,易于稻农掌握和实施。
最终,经过严格的审定,临稻15号被推荐在鲁南、鲁西南地区作为麦茬稻推广利用。这不仅是对临稻15号品质和产量的认可,也是对当地稻农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随着临稻15号的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鲁南地区的稻农将迎来一个又一个丰收的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