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未来十年展望:丰收在望还是挑战重重?
随着2022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的圆满落幕,一份详尽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十年中国农业的宏伟蓝图。报告不仅回顾了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2021年市场表现,更对2022年及未来十年的农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展望。
2022年,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在国家“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的政策指引下,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将达到17.7亿亩,产量有望达到6.88亿吨,其中大豆产量预计增长25.8%。
展望未来十年,得益于农业政策的持续推动,粮食播种面积预计将稳定在17.5亿亩以上,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将增至2.26亿亩。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将得到明显优化,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将显著增强。优质粳稻和专用小麦产量将稳定增加,玉米和大豆产量分别有望达到3.24亿吨和3507万吨,谷物自给率预计提高至88%左右。
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畜牧业生产的扩大,农产品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尤其是畜产品和水产品的消费需求显著增长。然而,口粮需求预计将呈下降趋势,饲料需求则可能超过国内生产能力。
在贸易方面,农产品进出口数量预计将发生显著变化。尽管耕地、水资源等刚性约束因素存在,中国仍将是许多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但随着消费增速低于产量增长,大多数农产品的进口量将呈现下降趋势。
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尤其是那些进口依存度高的农产品,其价格更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劳动力、物质投入等生产成本的上涨,将成为农产品价格的重要支撑。稻谷、小麦价格预计将小幅上涨,优质优价现象将更加明显。而玉米、大豆、棉花、食糖、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由于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强,价格波动将更为敏感。
此外,肉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价格,受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总体趋涨。周期性因素和突发性事件将继续是影响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本次大会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等单位协办,共同为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和政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