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新宠——郑麦583,半冬性小麦的高产之选
在河南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郑麦583的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出色的表现吸引着农民的目光。这是一款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精心培育的半冬性中晚熟小麦品种,以其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3正式亮相。
郑麦583的生育期平均为224.2天,比周麦18号早熟0.3天,这在小麦种植中是一个不小的优势。它的幼苗半匍匐生长,叶色深绿,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冬季抗寒性。春季返青虽晚,但起身慢,抗倒春寒能力却异常突出,保证了作物的稳健生长。
在产量构成上,郑麦583表现不俗。2010~2011年度,其平均亩成穗数为44.6万,穗粒数31.9粒,千粒重45.5g;2011~2012年度,平均亩成穗数40.1万,穗粒数33.3粒,千粒重44.0g。在抗病鉴定方面,郑麦583中抗叶枯病,但在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纹枯病上表现中感,对赤霉病则高感,这提醒我们在种植时需要特别注意病害的防治。
品质上,郑麦583蛋白质含量在15.52%至16.03%之间,容重在779g/L至810g/L,湿面筋含量33.8%至36.6%,这些指标均显示了其良好的食品加工潜力。特别是在出粉率上,2009年为66.7%,2011年提升至72.4%,这一进步对于面粉加工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在产量结果上,虽然2008~2009年度郑麦583相较于周麦18号略有减产,但在2011~2012年度的生产试验中,却实现了3.8%的增产,表现出了其在适宜条件下的高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提示我们,郑麦583适宜在10月上中旬播种,基本苗以每亩12~16万为宜。田间管理上,需要合理施肥和灌溉,春季管理要适当推迟,控制群体,以防倒伏。同时,要结合“一喷三防”进行病虫害防治,特别注意蚜虫的防治。
郑麦583的适应范围广泛,除了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外,其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均可种植。这一新品种的推广,无疑将为河南省的小麦生产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