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绦虫病:如何有效预防与治疗?
2024-07-03 00:39:32 发布
鸡绦虫病是由绦虫在鸡肠道内寄生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疾病,它不仅导致鸡粪便稀薄,还会影响产蛋率和蛋质。此病全年都可能发生,尤其在6至11月期间更为常见。
症状表现多样,包括青年鸡食欲减退、饮水量增加、体重增长缓慢、鸡群发育不均、呆滞、羽毛蓬乱、冠髯苍白,甚至消瘦死亡。产蛋鸡则可能出现消化障碍、消瘦、贫血,以及鸡群间互喙和啄肛现象增多。蛋壳颜色、硬度和蛋黄色泽都会变差,产蛋量停滞不前或明显下降。绦虫的头节甚至能深入肠黏膜下层,造成出血性肠炎,粪便稀薄,可能带有血样黏液。在粪便中可能发现孕节,大小不一,乳白色,有时还能看到节片蠕动。绦虫的代谢产物会引起自体中毒,导致神经症状如痉挛等。解剖时,小肠粘膜可能肥厚、充血,成虫和寄生部位的结节样病变明显。
病因分析显示,鸡绦虫的感染与中间宿主的存在密切相关,控制这些宿主是预防绦虫病的关键。常见的中间宿主包括蚂蚁、苍蝇(蝇蛆)、蛞蝓、螺蛳、金龟子步行虫等甲虫。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驱虫,60日龄青年鸡和120日龄初产蛋鸡各驱虫一次,成年产蛋鸡在5月和8月各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夏季和秋季是苍蝇和甲虫繁殖的高峰期,也是鸡感染绦虫的关键时刻,因此8月份的驱虫尤为重要。此外,应定期清理鸡粪并进行发酵处理,以杀死虫卵。在苍蝇繁殖季节,饲料中可加入环丙氨嗪以抑制蝇蛆繁殖。
治疗方面,可以使用吡喹酮,每公斤体重20毫克拌料,一次性投服,5天后重复一次。同时,每吨饲料添加500克鱼肝油,连续使用7天。或者使用槟榔煎剂作为饮水,每公斤体重用1克槟榔粉煮水,注意槟榔粉用量不宜过大以防中毒。药渣需用纱布滤去,冷却后使用。治疗后2小时内开始排虫,持续1至2小时。使用吡喹酮第二次驱虫后,产蛋率开始恢复,20天后产蛋可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