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优2887:保山稻谷的金色希望
在云南保山市的广阔田野上,一种名为“两优2887”的水稻品种正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成为当地农民的金色希望。这个编号为滇特(保山)审稻2010022号的水稻新贵,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携手培育的结晶。
“两优2887”的诞生,源于科研人员对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C228S与恢复系R187的精心组配。这一杂交组合不仅赋予了它全生育期167-175天的稳定生长周期,还带来了株高约100厘米、穗长19厘米的健壮体格。它的有效穗数高达24-27万穗,每穗的总粒数在160-180粒之间,而实际的结实粒数则在130-150粒,结实率高达8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千粒重达到23克,且具有易落粒和褐黑色顶芒的特点。
在品质检测方面,“两优2887”同样表现出色。它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分别达到81.4%、72.2%和52.0%,粒长5.3毫米,长宽比2.1,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为30%和2.4%。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等指标均达到优质稻谷的标准,直链淀粉含量和水分含量也恰到好处,确保了稻谷的色泽和气味正常,被评为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三级。
在抗性方面,“两优2887”同样不输于其他品种。它具有抗稻瘟病的特性,并且对白叶枯病具有高抗性,这使得它在多变的气候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定的生长。
产量表现上,“两优2887”在2008-2009年的保山市杂交粳稻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了627千克,而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650.1千克,分别比对照滇杂31和鄂粳杂1号增产8.8%和5.4%,这一成绩无疑为保山市的稻谷生产带来了新的生机。
适宜在保山市海拔1700米以下的粳稻区种植的“两优2887”,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为保山市的稻谷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不仅仅是一种水稻品种的成功,更是科研与实践相结合,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的生动例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