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的新星——中黄13号大豆品种的崛起
在四川的田野上,一种名为“中黄13号”的大豆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正在成为当地农业的新星。这种大豆品种是由四川农业大学于1999年从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引进的,其亲本为豫豆8号和90052-76的杂交后代。
中黄13号的生育期为122天,属于中熟品种。它展现出有限结荚的习性和紧凑的株型,植株直立生长,平均株高55厘米,拥有12节主茎和2个分枝。叶片呈椭圆形,从植株底部到第一个荚的高度为11.4厘米。每株平均荚数为35.9个,荚内平均粒数为1.9粒,使得每株平均粒数达到17.1粒。百粒重高达24.8克,株粒重也达到了17.1克。其籽粒近圆形,种皮呈黄色,脐色浅褐,粗蛋白含量高达47.72%,粗脂肪含量为19.1%,显示出较高的营养价值。
在抗病性方面,中黄13号具有抗病毒病的能力,等级为0.25级,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倒伏特性。在2002至2003年的四川省春大豆中熟组区试中,中黄13号的产量表现尤为突出。2002年平均亩产达到162.5公斤,比对照品种西豆3号增产4.2%;2003年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168.6公斤,增产幅度高达9.6%。两年平均下来,亩产达到了165.71公斤,比对照增产6.9%。在2003年的生产试验中,5点平均亩产为162.7公斤,比对照增产12.4%。
中黄13号的栽培要点包括:播期从3月上旬至5月下旬;春播时行窝距为0.5米×0.2米,每窝留2株,亩植1.32万株,夏播时则适当增加密度;施肥方面,亩施过磷酸钙25-30公斤及腐熟堆杂肥作底肥,苗期及初花期酌情追施速效氮肥;同时,要及时进行匀苗、定苗、补苗、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害。
中黄13号适宜在四川的低山、丘陵、平坝地区种植,是这些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选择。随着这一品种的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四川的大豆产业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