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希望:中麦159,节水抗旱的高产小麦品种

2025-04-17 05:13:56 发布

在北京,一种名为中麦159的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节水性能和高产潜力,为当地农业带来新的希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中麦159,以其京审麦20210001的审定编号,正式亮相于农业市场。

中麦159是一种常规品种的冬性小麦,其生育期平均为248天,比传统的农大212早熟2天。这种小麦的株高为77.1厘米,穗型为纺锤型,具有长芒、白壳和红粒的特征。在产量方面,中麦159表现出色,2018年和2019年的区域试验中,其平均亩产达到了420.1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5.2%。而在2020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427.6公斤,比对照增产13.2%。

在品质检测方面,中麦159同样表现不俗。其容重为827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为14.8%,湿面筋含量(14%湿基)为38.2%,吸水率为57.7%,面团稳定时间为1.6分钟。这些数据表明,中麦159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

然而,中麦159也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抗病性问题。它对条锈病的抗性为中等,而对叶锈病和白粉病则表现为高感。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治这些病害。

栽培技术方面,中麦159适宜在北京中等以上肥力的节水地块种植。播种期建议在每年9月25日至10月5日之间,亩基本苗数约为25万。在施肥方面,建议亩施尿素15公斤、磷酸二氨25公斤、氯化钾或硝酸钾10公斤。春季应根据苗情和墒情确定浇水和施肥的次数及数量,以节水管理为主,避免倒伏。后期还需及时进行一喷三防,以增加粒重。

综上所述,中麦159以其节水性和高产性,成为了北京地区节水条件地块的理想种植选择。尽管需要关注其抗病性问题,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防治措施,中麦159有望成为推动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