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新成果——桂子芋1号:高产优质,芋中翘楚

2025-04-21 05:11:10 发布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种名为“桂子芋1号”的芋类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成为当地农业的新亮点。这一品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精心培育,以其独特的特性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桂审蔬2016029号”的官方认证。

桂子芋1号的全生育期为180至200天,属于中晚熟品种。植株直立,高度可达110至140厘米,叶片阔大,长52至58厘米,宽46至52厘米,呈现出卵状心形的优美姿态。叶片绿色且表面覆盖着一层蜡质,这不仅赋予了叶片独特的光泽,还有助于保护植株免受病虫害的侵扰。叶柄肉质肥厚,顶部紫红至紫色,中下部乌绿色,基部紫红色,色彩层次分明,极具观赏性。

芋芽红色,芋肉白色,球茎表皮棕褐色,具有叶痕环和褐色鳞片毛,细密而有质感。母芋长圆形,子孙芋卵圆形至长卵圆形,单株子孙芋数可达14至24个,其中结子芋10至17个,孙芋4至7个。单个子芋质量38至49克,单个孙芋质量25至33克,单株子孙芋总质量约700克,母芋质量约320克,商品芋比例高达68.6%。

在营养成分上,桂子芋1号同样表现优异,淀粉含量为19.8克/100克,蛋白质2.92克/100克,脂肪含量仅为0.2%,同时富含钙6.45毫克/100克、镁18.95毫克/100克、铁0.82毫克/100克、锌5.66毫克/100克,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产量方面,桂子芋1号同样不负众望。2011年品种比较试验亩子孙芋总产量达到1980.34公斤,比原品种贺州红芽芋增产16.8%。2012年品种比较试验亩子孙芋总产量2146.33公斤,比原品种增产17.4%。2013年至2015年的多点区试中,3年平均亩产1757.9公斤,显示出其稳定的高产性能。

栽培桂子芋1号,需要遵循一定的要点。首先,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制度,基肥亩施农家肥250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桐麸或菜籽麸150公斤,堆沤15-20天,施时再拌入硫酸钾复合肥30公斤或沼气肥500公斤。3月中下旬种植,株距30-35厘米,行距75-80厘米,亩栽2500-2700株。苗期亩施500公斤或追加尿素7-8公斤,促进根系生长。发棵期及球茎生长盛期需追肥3-4次,以确保植株健康生长。子芋与孙芋开始形成时培土,每20天左右培一次,一般培土2-3次,培土除芽可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注意防治芋疫病、软腐病和蝼蛄、地老虎、蛴螬、线虫等害虫。9月-10月适时采收,以保证芋的最佳品质。

经过严格的审核,桂子芋1号符合广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已通过审定,适宜在广西地区广泛种植。这一新品种的推广,不仅能够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效益,还能丰富消费者的餐桌,为广西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