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大675:中国农业大学培育的高产玉米新品种

2024-12-21 04:33:28 发布

中农大675,这个由国审玉20210026认证的玉米新品种,是中国农业大学与吉林农业大学共同培育的结晶。它以其独特的遗传组合C135×吉1577(J1577)为背景,展现出卓越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表现。

在东北中熟春玉米机收组的测试中,中农大675从出苗到成熟仅需132.0天,与对照品种先玉335相比,仅晚熟1.0天。它的幼苗叶鞘呈现绿色/浅紫色,叶片绿色/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达到300厘米,穗位高118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果穗筒形,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8至22行,穗粗4.7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3.2克。在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3.7%,抗倒性达标点比例80.5%,籽粒破碎率仅为2.8%。此外,中农大675的籽粒容重为771克/升,粗蛋白含量11.66%,粗脂肪含量3.55%,粗淀粉含量73.24%,赖氨酸含量0.34%。

在黄淮海夏玉米机收组的测试中,中农大675出苗至成熟105.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2.5天。它的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6厘米,穗位高101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形,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8至22行,穗粗4.7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7.4克。在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8.1%,抗倒性达标点比例100%,籽粒破碎率为7.6%。籽粒容重760克/升,粗蛋白含量9.78%,粗脂肪含量3.68%,粗淀粉含量74.89%,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方面,中农大675在东北中熟春玉米机收组两年平均亩产690.6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13.6%。在黄淮海夏玉米机收组两年平均亩产565.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减产3.20%。栽培技术要点包括东北中熟春玉米区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黄淮海夏播区6月中下旬适期播种;适宜密度5000株/亩左右;加强水肥管理。风险提示: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

中农大675以其高产、抗倒性和良好的适应性,通过了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多个省份种植,为农民提供了一个高产、稳定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