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麦69:河南省南部的高产小麦新选择
在河南省南部,稻麦两熟区的农民朋友们迎来了一个新伙伴——信麦69。这个由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小麦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适应性,正逐渐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
信麦69,一个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在209.3至216天之间,意味着它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生长周期。它的幼苗半直立,叶片窄长,叶色浅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尽管它在冬季的抗寒性稍弱,但分蘖成穗率高,春季起身偏晚,两极分化慢,这使得它在春季的生长中能够保持稳定。
信麦69的株型紧凑,旗叶窄上举,有干尖,茎杆有蜡质,穗下节长,株高在74.2至80.5厘米之间,茎杆弹性一般,抗倒性中等。它的穗型为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亩穗数在36.4至38.7万之间,穗粒数在28.2至30.8粒之间,千粒重在41.5至48.1克之间,这些都是它高产的关键因素。
在抗病鉴定方面,信麦69表现出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的特性。这意味着在病害管理上,农民需要特别注意赤霉病的防治。
品质分析方面,信麦69的蛋白质含量在17.45%至15.51%之间,湿面筋含量在37.8%至28.9%之间,容重在762g/L至778g/L之间,白度在72.6%至71.0%之间,沉淀指数在76mL至70mL之间,硬度在67HI至58HI之间,降落数值在285s至457s之间,吸水量在66.1mL/100g至64.4mL/100g之间,形成时间在4.5min至2.9min之间,稳定时间在3.7min至1.8min之间,弱化度在170F.U.至222 F.U.之间,出粉率在68.6%至71.5%之间。这些数据表明,信麦69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
在产量表现上,信麦69在2012至2013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域试验中,增产点率达到83.3%,平均亩产370.6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2.9%。在2013至2014年度续试中,增产点率达到100%,平均亩产429.4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1%。在2014至2015年度河南省南部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25.1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9%,居5个参试品种第1位。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信麦69适宜播期为10月12日至11月5日,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至25日。播量方面,稻茬区播量11至14kg,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天每亩增加0.5kg播量为宜。田间管理上,施足底肥,氮磷钾肥料平衡施用,一般每亩施纯氮13至15kg,磷5至9kg,钾肥6至9kg,氮肥分配比例为基肥7:追肥3。此外,多施优质腐熟农家肥,一般亩施土杂肥2至3立方,复合肥30至50kg。返青拔节期视苗情长势酌情施追肥,一般亩施尿素6至12kg,并结合田间化学除草进行化控,以降低株高,同时进行纹枯病的防治。灌浆中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和2%浓度的尿素混合液。
总之,信麦69是一个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小麦品种,是河南省南部稻麦两熟区中高肥力地种植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