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新突破:“成豆17”——高蛋白优质大豆品种
2024-12-06 03:52:40 发布
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一款名为“成豆17”的春大豆品种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成为当地农业的新亮点。这款大豆品种是通过对乐山大黄壳和成豆8号进行有性杂交,并通过系谱选择技术培育而成的。
“成豆17”的全生育期平均为120天,展现出有限结荚的生长习性。它的叶片呈椭圆形,花朵洁白,覆盖着棕色的绒毛。平均株高达到60.8厘米,株型紧凑,分枝多达4.0个,荚数和粒数分别达到33.7个和64.1粒,每荚平均含有2.0粒种子。种子呈椭圆形,种皮为黄色,脐部为褐色,百粒重高达24.3克,完全粒率达到92.6%。此外,它对病毒病的抗性也相对较低,仅为0.4级。
在营养成分上,“成豆17”同样表现出色。经国家粮食局成都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其干籽粒粗蛋白质含量高达45.0%,粗脂肪含量为21.0%,被认定为高蛋白优质大豆品种。
产量方面,“成豆17”在2010年和2011年的区试中,平均亩产分别达到167.63公斤和196.81公斤,比对照南豆5号分别增产12.6%和26.2%。两年平均亩产为182.22公斤,比对照增产19.3%。2012年的生产试验中,4个试点平均亩产162.9公斤,比对照增产21.0%,均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
栽培“成豆17”时,建议在春播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进行,盆周高海拔区可延迟至麦收后夏播。种植密度为亩植1.6~1.7万株。施肥管理上,建议使用磷肥25公斤/亩作为种肥,并在苗期施用清粪水或尿素4公斤以促进生长。同时,保证全苗,防治病虫鼠害,并在黄熟期及时收获。
“成豆17”适宜在四川省的平坝、丘陵及低山区种植,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高产量、高蛋白的大豆新选择,有望在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