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23号:高寒山区的希望之种

2024-10-17 06:02:51 发布

在西藏的高寒山区,一种名为喜马拉23号的大麦(青稞)品种正在为当地农民带来新的希望。这一品种由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源自康马县卓嘎乡的农家品种,经过系统选育,成为了适应高寒环境的粮用型品种。

喜马拉23号是一种六棱裸大麦,具有春性特征,生育期大约为135天。它的植株高秆且株型紧凑,株高可达100厘米,穗芒短直齿,穗长4.7厘米。叶片淡绿色,蜡质很少,叶姿直立,叶耳呈绿色,幼苗半匍匐生长。尽管分蘖能力较弱,但每株能结实40粒,单株粒重达到1.97克,千粒重为36克。籽粒小而呈黄色,椭圆形状,富含13%的蛋白质,74%的淀粉,0.45%的赖氨酸和4.92%的β-葡聚糖。

在抗病性方面,喜马拉23号表现出中抗条纹病和黄矮病,高抗条锈病的特点。在产量上,尽管与对照品种藏青2000相比有所减产,但在第1生长周期亩产可达212.6千克,第2生长周期亩产232.2千克,这在高寒山区已是一个相当可观的产量。

种植喜马拉23号,需要遵循特定的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时间应选在4月底至5月初,以适应高寒区域的气候特点。播种量需根据播种方式调整,机器播种建议20千克/亩,人工撒播则为22.5千克/亩。施肥应以底肥为主,每亩施用1600千克以上的农家肥和20千克以上的化肥,苗期追施尿素2.5千克。病害防治方面,通过种子包衣剂预防种传病害,并注意苗期田间杂草的控制。虫害防治则需在播前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重点防治蚜虫等地上害虫。

喜马拉23号适宜在海拔4300至4500米的高寒山区春季种植。虽然籽粒较小,千粒重较低,分蘖能力较差,但其适应性和产量表现使其成为高寒山区农民的理想选择。随着这一品种的推广,喜马拉23号有望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