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桂葡6号”:广西葡萄新品种的丰收秘诀

2025-02-25 04:43:34 发布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葡萄种植迎来了新希望——“桂葡6号”。这一葡萄新品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和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联合培育,源自于对野生资源的精心筛选。“桂葡6号”以其独特的生长特性和高产量表现,成为了当地葡萄产业的新宠。

“桂葡6号”的嫩梢呈黄绿色,覆盖着茸毛,成熟枝条则转变为黄褐色。幼叶紫红,成叶心脏形,绿色且中等大小,叶片平整,3裂或5裂,锯齿两侧凸出,叶柄洼开张,叶背同样覆盖茸毛。这种葡萄的第一花序着生在结果枝的第2至5节,一茬果平均穗重282.3克,粒重2.4克;二茬果平均穗重230.3克,粒重2.2克,果粒大小均匀,圆锥形的果穗中等大且整齐,果粒椭圆形,成熟时果皮呈紫黑色,果肉细腻,皮薄肉软,一茬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19%,二茬果为19~21%。

“桂葡6号”的生长周期也颇具特色,第一茬果从萌芽至成熟约120天,第二茬果同样如此,属于中晚熟品种。在产量上,“桂葡6号”表现卓越,2011年至2014年在广西农科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试验基地等地试种,平均亩产615.9公斤至1112.5公斤;2014年8月田间查定显示,平均单株产量7.3公斤,平均亩产高达1299.4公斤。

栽培“桂葡6号”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栽植行株距应为2.5米×1.5米,每穴施用腐熟有机肥25~30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其次,采用“V”形架式,整形以单杆双臂为主,篱架架式栽培。再者,一茬果花前留穗量控制在6000穗/亩左右,最终留果量4000~4500穗/亩;二茬果花前留穗量控制在4000穗/亩左右,最终留果量3000穗/亩。施肥管理上,第二茬冬果采收后施一次基肥,之后几次为追肥,以化肥为主,分别在第一茬夏果谢花后7~10天、果实开始转色时、第二茬冬果修剪催芽后以及果实将要转色时施用,以促进果实转色成熟。最后,要注意防治霜霉病、果实白腐病、炭疽病、白粉病和蓟马等病虫害。

经过严格的审定,“桂葡6号”符合广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已通过审定,适宜在广西葡萄产区广泛种植。这一新品种的推出,不仅丰富了广西的葡萄种植品种,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增收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