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中国如何守护生态红线?

2024-10-20 10:00:00 发布

在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中国宣布完成了一项重大的生态保护任务——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这一举措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而作出的战略部署。自然资源部联合生态环境部、林草局等部门,依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完成了这项工作,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的统一图景中,确保了其在项目审批中的重要地位。

生态保护红线的总面积超过315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占300万平方公里,海洋部分则超过15万平方公里。这些红线区域分布在青藏高原、黄河、长江、东北森林带等关键生态区,构成了国家生态安全的坚实屏障。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不仅覆盖了重要的自然保护地,还包括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以及生态脆弱区域,确保了草原、湿地、珊瑚礁等生态系统的保护。

为了加强管理,中办、国办发布了《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自然资源部等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明确了允许的有限人为活动类型、国家重大项目占用的审批程序,以及监管职责。

目前,浙江、江西、上海、山东、安徽、四川等省(区、市)已经出台了具体的管控细则,其他省份也在积极跟进。自然资源部计划通过定期评估保护成效,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的“一张图”信息系统,提升动态监测和预警能力,促进部门间的协同,加强监管,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