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新突破——品黍2号黍子,耐旱高产的绿色希望

2024-12-19 03:15:10 发布

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品黍2号”的黍子品种以其卓越的抗旱性和高产潜力,为当地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一品种的审定编号为晋审黍(认)2011002,是通过对传统“软黍”进行等离子诱变后系选而成的,试验名称为“品黍-05”。

品黍2号黍子的生育期为112天,相较于对照品种晋黍5号晚7天。它以生长势强、根系发达而著称,主茎节数为9节,节间长度达到8.5厘米,茎粗1.0厘米,株高高达141.2厘米。有效分蘖1.6个,叶片数8片,叶色为绿色,花序同样呈现绿色。穗长35.7厘米,为散穗型,穗粒重16.9克,千粒重8.7克。籽粒为褐色椭圆形,米质糯性,米色淡黄。

在品质分析方面,品黍2号黍子的粗蛋白含量(干基)为14.08%,粗脂肪含量(干基)为3.88%,直链淀粉/样品量(干基)为0.36%。这些指标显示了其优秀的营养价值。

产量表现上,品黍2号黍子在2009至2010年的山西省黍子中早熟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228.7千克,比对照品种晋黍5号增产22.3%。所有试验点均表现出增产,2009年平均亩产212.7千克,增产23.4%;2010年平均亩产244.6千克,增产21.1%。

栽培要点方面,品黍2号黍子不宜重茬和迎茬,前茬作物以豆类、马铃薯、玉米、小麦等为宜。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拌入磷肥。拔节和灌浆期每亩施10千克尿素。适宜播期为6月上旬,播种方式以耧播和撒播为主,亩播种量0.5~0.75千克,播种深度5~8厘米。水地亩留苗3.5~5.5万株,旱地7~9万株。三叶期间苗,株距12厘米,分蘖期和拔节期中耕除草两次,拔节和灌浆期结合追肥浇水两次。对于黑穗病病株要及时拔除并深埋销毁。灌浆期间需采取防鸟措施,高肥水地注意防倒。八成熟时为适宜收获期,避免大风天气收获。

品黍2号黍子适宜在山西省中南部黍子产区种植,其耐旱性强、耐瘠薄性强的特点,使其成为当地农民在面对干旱和贫瘠土地条件下的优选品种。这一新品种的推广,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为山西省乃至更广泛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