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油菜新品种“油科1号”:高效抗病,增产增收
在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油科1号”的油菜新品种应运而生,以其卓越的抗病性和高产潜力,为油菜种植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油科1号”登记编号为GPD油菜(2018)520010,是一种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约为214.2天,展现出了强大的生长势和良好的适应性。
“油科1号”的植株特征明显,子叶肾形,苗期叶片半直立,叶柄较长,裂叶3~4对,顶叶椭圆且较宽大,叶缘锯齿明显。其商品籽呈黄色,平均株高达到167.3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为8.5个,主序长58.7厘米,主序有效角81角,单株有效角430.4角,角粒数18.65粒,千粒重3.8克。在抗病性方面,“油科1号”表现出色,能抗病毒病和霜霉病,对菌核病的抗性较低,但抗寒性、抗裂角性和抗倒性均较强。
在营养成分上,“油科1号”芥酸含量仅为0.1%,硫甙含量为28.23微摩尔/克,含油量高达45.72%,蛋白质含量为24.16%。在产量上,第1生长周期亩产达到178.64千克,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22.44%;第2生长周期亩产148.44千克,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1.26%,显示出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栽培“油科1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术要点:首先,育苗时间应在九月上、中旬,移栽则在十月中、下旬,直播播种则在十月上、中、下旬均可。亩植6000~8000株,直播则需亩留苗10000~15000株。其次,合理施肥是关键,亩产150~200千克需施纯氮15千克/亩以上,N:P2O5:K2O按1:0.5:0.9配合施用。此外,硼肥的使用也不可忽视,0.5~0.8千克/亩作基肥沟施或兑水作追肥,或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苔花期作根外追肥。中耕、除草和清沟排渍也是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保证植株健康生长。防治病虫方面,苗期主要防治菜青虫、跳甲和蚜虫,春后则主要防治菌核病、霜霉病和蚜虫。最后,收割脱粒应在90%(机收95%)以上的角果变黄时及时进行,以避免因天气原因造成的损失。
“油科1号”适宜在贵州省油菜产区秋播种植,对于需硼量较大的特性,种植者需特别注意增施硼肥,以防止花而不实的情况发生。同时,在菌核病高发区和蚜虫危害严重地区,应重视防治措施,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及时防治,确保“油科1号”的健康生长和高产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