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广占: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抗瘟病水稻新品种
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黄广占这一感温型常规稻品种以其独特的特性和优势脱颖而出。黄广占,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0002,是黄莉占与粤广丝苗的杂交后代,以其适中的株型、浓绿的叶色和直挺的叶姿,展现出了良好的生长态势。
黄广占的生长周期略长于优优128,平均全生育期为130至136天,这使得它在成熟期拥有更好的熟色表现。其株高介于103.7至105.1厘米之间,穗长19.3至21.5厘米,亩有效穗数高达19.1至19.7万,每穗总粒数在122至145粒之间,结实率高达81.8%至87.4%,千粒重在21.9至22.8克。虽然米质未能达到优质等级,但黄广占的整精米率达到62.4%,垩白粒率58%,垩白度19.8%,直链淀粉含量15.9%,胶稠度70毫米,食味品质得分75分。
在抗病性方面,黄广占表现出色,对稻瘟病具有较高的抗性,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均在94.12%至100%之间,病圃鉴定穗瘟等级为1.5至1.7级,叶瘟等级为1至2级。此外,它还具有抗白叶枯病的特性。
产量方面,黄广占在2008年和2009年的省区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为427.67公斤和487.08公斤,虽与对照种优优128相比增产不显著,但在生产试验中,其平均亩产达到533.30公斤,比优优128增产10.96%,日产量在3.30至3.58公斤之间。
黄广占的栽培技术要点强调了足量基本苗的插(抛)植和早期重施分蘖肥,以增加有效分蘖数。根据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意见,黄广占适宜在粤北以外稻作区早造、中南和西南稻作区晚造种植,其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虽未达优质等级,但具有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中强耐寒性,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已顺利通过审定。黄广占的问世,为水稻种植户提供了一个既抗病害又具有较高产量潜力的新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