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粳35:特早熟晚粳稻的丰收希望
2024-08-17 04:01:38 发布
在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原粳35的特早熟晚粳稻品种应运而生。这个品种,原名R2035,以其独特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表现,为稻农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原粳35的审定编号为浙审稻2005013,它是由早粳和R9223杂交后代经过干种子辐射选育而成。在2001年和2002年的湖州市单季晚粳稻区试中,原粳35的平均亩产分别为623.0公斤和553.0公斤,虽然与对照品种秀水63相比,增产幅度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其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88.0公斤,略高于对照品种,显示出稳定的产量潜力。
该品种的全生育期平均为149天,比秀水63短7.5天,这意味着原粳35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生长周期。每亩有效穗数达到23.4万,每穗实粒数为108.5粒,结实率高达89.0%,千粒重为24.8克,这些数据都表明原粳35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在抗病性方面,原粳35表现出了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特性,这为稻农们减少了病害带来的损失。2003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测定结果显示,原粳35的整精米率达到65.4%,长宽比为1.8,垩白粒率为38.0%,垩白度为4.6%,胶稠度为71.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为15.7%,这些指标与秀水63相仿,说明原粳35的米质同样优良。
原粳35以其特早熟的特性、适中的株高、紧凑的株型、中等的分蘖力和较多的有效穗,成为了湖州及同类生态区单季晚粳种植的理想选择。它不仅能够带来丰收的希望,还能确保稻米的品质,为稻农的辛勤劳动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