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33——创新花生品种,高产与健康并重
花生,作为全球重要的油料和食品作物,其品种的改良一直是农业科研的重点。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中花33”,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共同培育的油食兼用型新品种,它不仅在产量上有所突破,更在品质上展现出了卓越的表现。
“中花33”以其独特的特性和优良的生长表现,成功获得了GPD花生(2023)420156的登记编号。这一品种的生育期为123天,株型直立,叶片中绿,长椭圆形,荚果普通形,果嘴明显程度弱,表面质地粗糙,缩缢程度弱。其百果重达到206.75克,饱果率高达77.11%,百仁重86.52克,出仁率68.47%。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其籽仁含油量高达53.51%,蛋白质含量25.20%,油酸含量79.35%,亚油酸含量仅为1.70%,这些指标不仅保证了油的品质,也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在产量方面,“中花33”同样表现出色。在两个生长周期中,荚果亩产分别达到了367.8千克和279.2千克,籽仁亩产分别为257.6千克和185.7千克,均比对照品种“中花16”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然而,任何品种都有其局限性,“中花33”也不例外。它对青枯病高感,对叶斑病和锈病中感,但抗旱性较强。因此,栽培技术要点强调了适时播种、适当密植、药剂拌种以及后期的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在高产栽培模式下,更需注意基肥的施用和化控措施。
“中花33”适宜在黄淮海生态区的河南南阳、驻马店,长江流域的多个省市,以及云南昆明、贵州贵阳等地区春夏季节播种。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其不抗青枯病,因此不宜在青枯病区种植。
总而言之,“中花33”以其高产、高油、高蛋白和健康油酸含量的特点,为花生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品种将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