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优3号:抗旱增产的水稻新星

2024-08-07 04:02:04 发布

在水稻种植领域,"旱优3号"以其卓越的抗旱性能和显著的增产潜力,成为农民朋友们的新宠。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精心培育的这一品种,以其独特的基因组合——沪旱A×旱恢3号,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生长特性。

"旱优3号"属于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它在桂南、桂中早稻种植的全生育期大约为127天,虽然比中旱3号稍晚成熟,但其亩产却能显著提升。每亩有效穗数可达14.2万,株高近1.2米,穗长22.4厘米,每穗总粒数超过106粒,结实率高达81.4%,千粒重28.1克。米质方面,"旱优3号"同样表现不俗,糙米率79.5%,整精米率52.0%,长宽比3.3,垩白米率仅2%,垩白度0.1%,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这些指标都显示了其优良的食用品质。

在抗性方面,"旱优3号"同样表现突出,苗叶瘟8级,穗瘟发病率5级,穗瘟损失率3级,抗旱性达到3级。这些特性使其在干旱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

产量表现上,"旱优3号"在2005年国家旱稻长江中下游组试验中,亩产达到420.0公斤,比对照中旱3号增产23.5%,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7%。2006年的试验和试种中,亩产更是达到了450.8公斤至435.5公斤,增产幅度在32.3%至38.9%之间,表现出了极高的增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上,"旱优3号"提供了两种栽培方式:水插旱管和旱播旱管。无论是适时播种、插秧、追肥,还是旱地整地、条播、灌水,都强调了对水分和肥料的合理管理,以及对病虫害的及时防治。

最终,"旱优3号"在2006年通过了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被认定适用于桂南稻作区的早、晚稻种植,以及桂中稻作区的单季早稻或习惯种植旱稻的地区。这一认定不仅肯定了"旱优3号"的种植价值,也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在干旱条件下稳定增产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