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春小麦新品种——银春9号,旱地增产新希望

2024-12-08 03:58:29 发布

在甘肃省广阔的旱地农田中,一种名为“银春9号”的春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适应性,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由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银春9号,以其审定编号甘审麦2013001,标志着这一品种的正式问世。

银春9号的诞生,源于对定西35号和西旱1号F1代的母本,以及定西37号和9208 F1代的父本的精心杂交选育,原代号0417-4。这一春性品种以其幼苗直立、叶片深绿、株高适中(80-90厘米)和穗纺锤形长芒的外形特征脱颖而出。银春9号的穗粒数在23-40粒之间,红粒、角质,容重高达740-770克/升,千粒重在35-50克,粗蛋白含量达到16.44%,湿面筋含量为34.6%,沉淀值为21.5毫升,面团形成时间仅需1.7分钟,稳定时间为1.0分钟,生育期为92-100天。此外,银春9号还展现出良好的抗条锈性,对某些菌系表现出免疫,尽管对其他菌系及混合菌表现感病。

在产量表现上,银春9号同样不负众望。在2010-2011年的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157.4公斤,尽管较对照西旱2号减产0.78%,但在2012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高达317.67公斤,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5.72%,显示出其在旱地条件下的增产潜力。

栽培银春9号时,建议亩播种量为25-35万粒,亩保苗20-35万株。基肥方面,秋耕时亩施农家肥2500公斤,尿素10公斤。种肥则推荐亩施磷酸二铵10-15公斤。此外,还需注意抽穗后防治蚜虫,以保护作物健康生长。

银春9号适宜在甘肃省的白银、定西、兰州市和临夏州种植,为这些地区的旱地农业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一新品种的推广,不仅能够提高当地小麦的产量,还能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为农民带来更加稳定和丰富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