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川沐217”:四川茶业的新希望
在四川的茶园中,一种名为“川沐217”的茶树品种正以其独特的特性和优异的表现,成为茶农们关注的焦点。这一品种由四川一枝春茶业有限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培育,源自于浙农117茶树品种的优良变异单株,经过系统选育而成。
“川沐217”以其半乔木型的生长形态和早生特性,展现出了卓越的抗旱能力。植株主干明显,树姿半开张,分枝密集,叶片呈披针形,新梢绿色而光泽,成叶深绿且质地脆嫩。其叶面平展,叶缘微波,锯齿平均26对,叶脉9对至11对,叶尖钝尖,叶身内折,茸毛少,持嫩性强。发芽整齐,易于采摘独芽,独芽百芽重平均10.8克,一芽三叶百芽重31.3克。经测试,一芽二叶春梢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总量、茶多酚含量分别为43.53%、2.94%、4.05%、18.92%、25.03%,春、夏、秋季茶叶的酚氨比为8~12。这些特性使得“川沐217”成为制作名茶的理想选择,其芽形长、紧实饱满,大小适中,滋味浓厚,耐冲泡,适合制作高档名茶,且红、绿兼制。
在产量方面,“川沐217”同样表现出色。2010年至2012年在名山、宜宾、洪雅和沐川的多点试验中,该品种的发芽期与对照福鼎大白茶相当;独芽亩产量3年平均77.0公斤,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52.2%,全年鲜叶亩产量3年平均424.7公斤,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27.3%。
栽培“川沐217”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PH值在4.0~6.5之间的土壤进行种植,并挖沟定植,施好底肥。可以采用双行单株或双株种植的方式。其次,进行定型修剪,移栽后第一次在离地15厘米至20厘米处剪去主枝,第二、三次在上一次剪口处提高10厘米至15厘米修剪。采摘时,早春当5%单芽形成时开园采摘名茶原料,并注意留叶养树。施肥方面,投产茶园早春催芽肥宜早施多施,在2月中旬前施入;夏秋再施二次追肥,秋冬季重施有机肥,并配合施入氮、磷、钾肥。
“川沐217”适宜在四川省茶区种植,其优异的抗旱性和高产特性,为四川茶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