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黄301:黄淮海夏大豆的新希望
在黄淮海地区,大豆种植历史悠久,是当地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成员——中黄301,它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大豆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黄301,国审豆20220033,是黄淮海夏大豆普通型品种中的佼佼者。它的生育期平均为105天,比传统的齐黄34稍晚成熟一天,但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使得植株更加健壮。株高约86.6厘米,有效分枝2.4个,底荚高度16.9厘米,单株有效荚数达到48.4个,单株粒数103.8粒,单株粒重21.6克,百粒重21.7克。这些数字背后,是中黄301高产的保证。
中黄301的叶片呈卵圆形,紫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淡褐色,外观上就给人以丰收的期待。在抗病性方面,中黄301表现出色,能够抵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和7号株系,但对胞囊线虫病2号生理小种高感,因此在种植时需要特别注意。
在产量上,中黄301同样不负众望。2020至2021年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226.8千克,比对照齐黄34增产8.6%。2021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218.2千克,比对照齐黄34增产6.0%,这无疑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
种植中黄301,需要遵循一些栽培技术要点。首先,适时播种,6月中下旬为最佳时期,条播行距保持在40至50厘米。其次,种植密度要适宜,每亩留苗1.25至1.5万株;撒播则每平方米留苗15至18株。此外,基肥的施用也很重要,一般亩施纯氮3公斤、五氧化二磷3公斤、氧化钾3公斤,花荚期可根据田间长势喷施磷酸二氢钾。同时,要注意抗旱排涝,保持土壤湿润,以及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最后,中黄301适宜在河北南部、河南中部和北部、山东中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地区夏播种植。但需注意,胞囊线虫病发病严重区应慎用。
中黄301,不仅是一个品种,更是黄淮海地区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它的出现,为农民带来了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经济效益,是夏大豆种植的优选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