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蹄病:如何识别与有效治疗?

2024-07-01 00:48:23 发布

奶牛蹄病不仅影响产奶量和饲料转化效率,还可能导致奶牛提前退役,给奶牛养殖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蹄病及其识别和治疗方法。

蹄叶炎,也称为蹄壁真皮炎,是一种常见的蹄病。其发病原因包括过食精料导致的瘤胃酸中毒、长途运输或在不平坦地面行走引起的机械损伤,以及分娩后胎衣不下或子宫内膜炎引起的消化机能紊乱。急性蹄叶炎的奶牛会表现出体温升高、心跳加快、不愿运动等症状,而慢性型则表现为步态不稳和关节肿大。

治疗急性蹄叶炎通常需要根据奶牛的体质进行静脉放血,并使用盐水、青霉素、地塞米松(孕畜禁用)、碳酸氢钠和复合维生素B进行静脉滴注。预防措施包括让育成牛适应水泥地面、适当运动怀孕和产后奶牛、避免产前产后饲料的突然更换,并在饲喂时增加碳酸氢钠以改善瘤胃pH值。

蹄叉腐烂通常由于牛舍卫生条件差、修蹄技术不当或细菌感染引起。临床症状包括轻微跛行、蹄叉中沟腐烂和皮肤腐败。治疗方法包括清洗蹄部、使用双氧水和利凡诺液消毒,以及肌肉注射青霉素或头孢。

蹄底腐烂则多由化脓菌和坏疽菌侵入引起,表现为病牛突然跛行、患肢不敢负重。治疗方法是削去病变部位,使用双氧水清洗后,用冰硼散和青霉素灌入患蹄,并包扎。

在诊断奶牛蹄病时,需要综合判断,观察牛的卧姿、起立方式和运步情况。了解牛的正常行为模式有助于发现异常,从而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