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希望——冀研谷7号,谷子新品种的丰收秘诀
在河北省的广阔田野上,一种名为“冀研谷7号”的谷子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为当地农民带来丰收的喜悦。这个品种,登记编号GPD谷子(2025)130015,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精心培育,不仅在产量上超越了传统品种,更以其抗病虫害和适应性强的特点,成为农民的新宠。
冀研谷7号是一种粮用型谷子,中熟品种,生育期大约93天。它是一种常规种,能够抵抗除草剂烯禾啶,这使得田间管理更为简便。幼苗的叶鞘呈绿色,叶姿半上冲,单秆生长,花药白色,刚毛紫色且较短。平均株高达到136厘米,穗长23.10厘米,穗形纺锤,密度中等至密,单穗重20.10克,穗粒重16.10克,千粒重2.70克。籽粒白色,小米中等黄色,胚乳粳型,是一级优质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油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28.80%,属于高油酸类型,粗蛋白含量10.10%,粗脂肪含量3.20%,总淀粉含量56.00%,支链淀粉含量33.80%,赖氨酸含量0.21%。
在抗病性方面,冀研谷7号表现出色,能够抵抗谷瘟病,中抗谷锈病和白发病。在产量上,第1生长周期亩产达到370.2千克,比对照冀谷48增产14.54%;第2生长周期亩产364.7千克,比对照冀谷48增产13.79%。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宜播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种植密度3.0万株/亩。在谷子3~5叶期,杂草2~4叶期,使用配套的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和烯禾啶进行除草。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为河北(张家口、承德除外)夏播或晚春播。
注意事项包括严禁将本品种使用的除草剂用于其他谷子田,注意防治钻心虫、蚜虫和黏虫,雨水大时注意防治谷瘟病、谷锈病,及时收获防止倒伏,根据墒情掌握播种量及播种深浅,本品不可留种,包衣种请勿浸种。
冀研谷7号,不仅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的科研结晶,更是河北农民的希望之种,以其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为农民的丰收之路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