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两优676:福建智慧的结晶,水稻种植的新选择
2024-07-29 02:59:15 发布
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广两优676这一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成功通过了国审稻2013014的严格审定。它不仅是农业科技的成果,更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一份敬意。
广两优676的全生育期平均为140.9天,比常规品种II优838多出6.7天,这多出的天数为它带来了更高的产量潜力。株高达到136.4厘米,穗长27.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高达15.1万穗,每穗总粒数达到177.9粒,结实率高达77.1%,千粒重30.0克,这些数字背后是广两优676的高产特性。
在米质上,广两优676同样表现不俗,整精米率63.9%,长宽比2.9,垩白粒率19.0%,垩白度2.9%,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0%,均达到了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保证了稻米的优良品质。
产量表现上,广两优676在2010年和2011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为571.8千克和583.2千克,均比对照Ⅱ优838增产,两年平均增产4.3%。2012年的生产试验更是达到了571.8千克的平均亩产,比Ⅱ优838增产7.8%,展现出其显著的增产优势。
然而,广两优676也有其局限性,如对稻瘟病和褐飞虱的高感,以及抽穗期耐热性较差。因此,栽培技术要点中强调了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措施,以确保这一品种的高产稳产。
最终,广两优676被审定为适宜在江西、湖北、浙江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的品种,但稻瘟病重发区则不宜种植。这不仅是对广两优676品种的肯定,也是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科研团队的辛勤工作的认可。广两优676,是福建智慧的结晶,更是水稻种植的新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