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地9988:辽宁省玉米新宠,高产量与抗病性的完美结合
在辽宁省广阔的田野上,一种新型的玉米品种正在引起农民们的关注。它就是“中地9988”,一个由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精心培育的单交种。自2006年问世以来,它以其卓越的生长特性和高产潜力,成为辽宁省中晚熟玉米区的新星。
品种的起源与特性
“中地9988”的诞生源于ZY20母本和ZY21父本的精心组配。母本的基因源自C8605与7922的杂交,而父本则来源于Q1261繁种田的杂株。这种杂交技术赋予了“中地9988”独特的生长优势。
在田间,它的幼苗叶鞘呈现出紫色,株型紧凑,株高可达276厘米,穗位高约123厘米。成株大约有20片叶,雌穗花丝和雄穗花药均呈浅紫色,而果穗则为圆筒型,穗长大约18厘米,穗行数在12到20行之间。穗轴为粉色,籽粒黄色,其中部籽粒为半马齿型,百粒重约36.2克,出籽率高达85.2%。在抗倒伏方面,“中地9988”表现同样出色,倒伏(折)率仅为1.6%。
营养与抗病性
“中地9988”不仅在形态上表现优异,其籽粒的营养价值也不容小觑。经测定,其籽粒容重高达766.4克/升,粗蛋白含量为10.98%,粗脂肪含量3.64%,粗淀粉含量73.69%,赖氨酸含量0.28%,这些指标均显示了其作为饲料或食品原料的高价值。
在抗病性方面,“中地9988”同样表现出色。经过2011至2012年的人工接种鉴定,它对大斑病和灰斑病具有中抗性,对弯孢叶斑病有感性,但对茎基腐病和丝黑穗病则表现出中抗性。
产量与栽培
在产量表现上,“中地9988”在2011至2012年的辽宁省玉米高密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732.9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7%。2012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728.5公斤,增产2.4%;2013年的试验中,平均亩产691.9公斤,增产3.4%。
为了确保“中地9988”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也非常重要。它适宜在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上栽培,推荐密度为4000株/亩。同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
适宜地区
“中地9988”适宜在辽宁省内,活动积温在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这使得它成为该地区农民的理想选择,不仅能够带来丰富的产量,还能在抗病性上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中地9988”以其高产、抗病和适应性强的特点,正在成为辽宁省农民的新宠。随着更多的农民开始采用这一品种,我们可以期待它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