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3号:金针菇界的新宠,高效营养的农业新选择
在金针菇的世界里,农金3号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脱颖而出,成为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精心培育的新品种。这个品种的认定编号为闽认菌2012005,是金针菇中的佼佼者,原名F0303,由三明一号与金21杂交后代(F1-160)与金3杂交选育而成。
农金3号的菌盖呈白色、半球形,边缘内卷,直径平均0.88厘米,菌柄白色、圆柱形,长度平均12.9厘米,基部有绒毛,整体外观令人赏心悦目。菌丝灰白色、绒毛状,浓密而细,略有爬壁现象,易形成粉孢子。它的栽培周期为54天,比传统对照种8801短12天,这意味着更快的回报和更高的效率。
在营养方面,农金3号每百克鲜菇含粗纤维1.8克、粗蛋白2.45克、氨基酸1.8克,品质明显优于对照种。此外,实地调查显示,子实体黑条病发病率仅为0.71%,与对照相当,且没有发现其他病虫害,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产量方面,农金3号在福州、泉州、宁德等地的多年多点试种中表现出色,平均每袋(干料400克)产量达到322克,比对照‘8801’增产9.9%,这无疑为农民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农金3号的培养料配方科学合理,包括棉籽壳、蔗渣、麦皮等,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发菌期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2℃,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避光并适当通风。菌丝长满袋后逐渐降温至12℃~13℃,诱导菇蕾形成。采用“再生法”出菇管理,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6℃~8℃,空气相对湿度85%~90%,弱光。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农金3号的评价极高,认为其属白色金针菇新品种,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杂菌污染率低,适宜福建省工厂化袋式栽培。经过严格审核,农金3号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已通过认定。
农金3号,不仅是一种金针菇,更是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民增收的希望。选择农金3号,就是选择了高效、营养和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