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研稻19:辽宁水稻新希望,高产抗病新品种

2025-06-19 05:38:05 发布

在辽宁的肥沃土地上,东研稻19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了当地稻农的新宠。这款由东港市示范繁殖农场精心培育的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丹东、大连稻区脱颖而出。

东研稻19的全生育期为160天,比传统的金禾1号稍长,但带来的是更高的产量和更强的抗病性。株高达到105.0厘米,穗长17.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高达24.4万穗,每穗总粒数达到129.0粒,结实率高达94.1%,千粒重27.0克。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东研稻19在产量上的显著优势:2018年和2019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比金禾1号增产10.8%和8.6%,两年平均增产9.6%。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更是达到了9.7%的增产率。

在抗性方面,东研稻19同样表现出色。稻瘟病综合指数仅为1.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仅为1级,显示出其强大的抗稻瘟病能力。米质方面,整精米率达到75.0%,长宽比为2.0,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为9%和2.5%,胶稠度为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为15.9%,米质评价为中等,满足了市场对优质大米的需求。

栽培技术要点上,东研稻19要求在4月下旬播种,机插秧田亩播种量控制在3~3.5公斤,培育壮秧。移栽秧龄35~40天,栽插株行距控制在14.0-15.0厘米×30厘米,每穴3~4苗栽插,亩基本苗约6万。田间施肥量需硫铵60公斤、二铵10公斤、氯化钾10公斤,按照科学的施肥比例和时段进行施用。灌溉管理上,要求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孕穗至齐穗期田间保持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同时,重点防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确保作物健康生长。

经过严格的审定,东研稻19符合辽宁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适宜在大连、丹东沿海稻区种植。这不仅是对东研稻19品质的认可,也是对辽宁稻农增产增收的有力支持。东研稻19,辽宁水稻的新希望,正以其高产抗病的特性,为辽宁稻区带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