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新突破——长麦6135,高产抗病的绿色希望
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一种名为长麦6135的小麦新品种正在引起广泛关注。它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精心培育而成,拥有晋审麦2010001的审定编号。长麦6135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良好的抗病性,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长麦6135的幼苗直立,芽鞘白色,叶片灰绿,叶耳紫色,叶片上冲,茎杆粗壮,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株高在70至80厘米之间,叶片黄绿,无蜡质,穗层整齐,穗呈长方形,长芒,护颖白色,颖嘴鸟嘴形,小穗密度中等,多花多实,结实性好。籽粒白色、角质、卵形,大小均匀,商品性佳。亩穗数可达40至45万,穗粒数约30粒,千粒重在40至45克之间。
在抗病性方面,长麦6135轻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和白粉病,这得益于其在2008至2009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温室人工接菌抗病性鉴定试验中的优异表现。此外,其粉质质量指标和评价值均达到较高水平,容重782g/l,粗蛋白质含量在14.88%至15.81%之间,湿面筋含量30.9%至33.3%,沉降值21.0ml,吸水率59.7%至62.4%,形成时间2至2.2分钟,稳定时间0.9至1.0分钟,弱化度2.8至217F.U,粉质质量指标26至28un,评价值29至31,硬度67.1至68.5。
产量表现方面,长麦6135在2008至2009年山西省中部麦区水地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平均亩产397.8kg,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1.3%。2009至2010年的生产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380.9kg,比对增产9.5%。
栽培要点包括适期播种,一般以秋分前后为宜,亩播量以25万基本苗。春季早中耕,除草保墒促早发,浇好越冬水、拔节水,抽穗后不严重干旱不浇水,并适时做好虫、草害防治工作。
长麦6135,不仅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的骄傲,更是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农民的希望。它以其高产、抗病、优质的特点,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我国小麦产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