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研66:安徽小麦新希望,产量与品质的双重飞跃
2024-11-03 03:17:32 发布
在安徽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徽研66”的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产量表现和优异的抗病能力,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个由安徽新世纪农业有限公司和安徽王家坝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培育的小麦品种,以其审定编号皖审麦20200010,正式亮相于农业市场。
徽研66以其半冬性特征,全生育期长达224.6天,展现出了良好的长势和分蘖力。幼苗半匍匐,叶片稍窄且呈浅绿色,株型半紧凑,旗叶斜上举,穗层整齐,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这些特征使得徽研66在外观上就给人以丰收的期待。
在产量方面,徽研66的表现尤为突出。2016-2017年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556.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2.13%。而在2017-2018年度,这一数字更是飙升至487.2千克,增产率高达11.41%。到了2018-2019年度,徽研66的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580.4千克,比对照增产5.21%,稳居半冬性三组的第二位。
除了产量,徽研66在抗病性上也表现出色。经过两年的抗病性接种鉴定,徽研66对赤霉病和白粉病均表现出中感至中抗的水平,对纹枯病也有一定的抗性。在品质分析上,徽研66的容重、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和稳定时间等指标均表现良好,保证了其作为小麦产品的高品质。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徽研66适宜在10月10日至20日播种,每亩需16-20万基本苗。在施肥上,需要施足底肥,亩施纯氮14-16千克,五氧化二磷6-7千克,氧化钾6-8千克,以确保植株的健康生长。同时,还需注意防治病虫草害,以保护植株免受损害。
经过严格的审定,徽研66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适宜在淮河以北及沿淮地区种植。徽研66的问世,不仅为安徽的小麦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农民的丰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