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凝方案显著降低急性心梗患者风险,是否将改写临床指南?
2024-06-24 15:40:56 发布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救治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抗凝治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项由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领导的研究,近日在《柳叶刀》上发表,该研究结果表明,术后使用高剂量比伐芦定注射2至4小时,能显著降低患者30天内死亡或大出血的风险。这项研究不仅在心血管医学领域创下了影响因子高达202.73的纪录,更有可能引领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新方向。
长期以来,比伐芦定与传统抗凝药物肝素的优劣之争一直存在争议,而韩雅玲院士的这项研究,正是为了解决这一临床难题。自2017年12月开始设计,至2019年2月正式启动,历经近五年的研究,团队克服了包括新冠疫情在内的多重挑战,最终在全国87家心脏中心纳入了6016例STEMI患者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比伐芦定结合PCI术后高剂量延长注射的治疗方案,与传统肝素单药治疗相比,能显著降低30天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对风险31%,其中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5%,大出血风险降低79%。此外,比伐芦定治疗还显著降低了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的风险,达到67%。
专家们认为,这项研究提供了STEMI急诊PCI优化抗凝治疗的高质量临床证据,有望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指南和临床实践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