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新选择】闽双色6号:早熟甜玉米,甜质出众
在南方的田野上,一种名为“闽双色6号”的甜玉米正以其早熟特性和甜质口感,成为农民朋友们的新宠。这款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玉米品种,以其国审玉20200523的审定编号,正式亮相于农业市场。
“闽双色6号”的诞生,源自于闽甜系T146与闽甜系AS67的完美结合,这一品种在南方(东南)鲜食甜玉米组中,从出苗到鲜穗采收仅需69.3天,相较于对照品种,2018年早熟8.2天,2019年早熟1.9天,展现了其卓越的早熟特性。幼苗时期的叶鞘、叶片和叶缘均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而花药和颖壳则分别以黄色和绿色点缀其间,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株型半紧凑的“闽双色6号”,株高204厘米,穗位高54厘米,果穗呈长筒形,穗长19.8厘米,穗行数在16至18行之间,穗粗5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白色,甜质,百粒重达到37.8克,不仅外观诱人,更以其甜质口感赢得了品尝鉴定的高分——89.1分。
在抗病性方面,“闽双色6号”同样表现出色,抗丝黑穗病,中抗茎腐病,虽然对大斑病、小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锈病有一定的感染性,但高感纹枯病,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治。
产量方面,“闽双色6号”在2018至2019年的联合体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高达905.9千克,2018年比对照增产8.2%,2019年比对照增产6.9%,展现了其高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在地温稳定在12℃时播种,春播一般在3月中下旬进行。每亩适宜密度约为3500株,需要重施基肥和攻穗肥,早施苗肥、多施壮秆肥。在病虫害防治上,播种期重点防治地下害虫,5叶期后则需防治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适时采收,以保证品质。
“闽双色6号”已经通过了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东南鲜食玉米类型区的多个省份春播种植,包括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海南省。这款早熟、甜质的玉米新品种,无疑将成为农民朋友们丰收的新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