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薯17号:甘肃高原上的高产马铃薯新星

2024-08-16 04:22:48 发布

在甘肃的广袤高原上,一种名为“临薯17号”的马铃薯品种以其卓越的产量和抗病性,成为了当地农业的一颗耀眼新星。由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临薯17号的诞生,不仅丰富了马铃薯的品种资源,更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临薯17号,一个拥有甘审薯2009002号审定编号的优质品种,它的诞生源于抗疫白与NW174-2的杂交选育,原代号为临9706-2。它拥有122天的出苗至成熟周期,株型直立,平均株高65厘米,紫色的花冠在风中摇曳,平均分枝3.6个,展现出其独特的生命力。

它的块茎椭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大小整齐,芽眼少而浅,结薯集中,平均每株结薯4.9个,商品薯率高达82%以上。更令人称赞的是,临薯17号对晚疫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对卷叶病毒病也有良好的田间抗性,确保了作物的健康生长。

在营养成分上,临薯17号同样表现出色:干物质含量高达26.76%,粗蛋白含量2.74%,粗淀粉含量19.82%,还原糖含量0.35%,维生素C含量达到131.2毫克/公斤,这些丰富的营养成分,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也为马铃薯的多样化利用提供了可能。

产量上,临薯17号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2004至2006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2035.3公斤,比统一对照品种渭薯1号增产81.6%,比当地对照增产33.7%。2008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2086.6公斤,较对照增产41.57%,这一产量的飞跃,无疑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栽培临薯17号,需要遵循一些关键点: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提前至4月上旬,亩保苗量在3600株左右,旱薄地则为4000株。生育期内,要注重病虫害和杂草的防治,收获前一周割掉薯秧并运出田间,以利于晒地和薯皮老化。

适宜的种植范围广泛,临薯17号不仅适应甘肃的高寒阴湿地区,同样适合干旱、半干旱及二阴地区种植,这使得它成为了甘肃高原上不可多得的农业宝物。

临薯17号,以其高产、抗病、营养丰富的特性,正逐渐成为甘肃高原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