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1号:旱地小麦的绿色希望

2024-08-12 04:24:33 发布

在干旱和半干旱的山区,农作物的生长往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中天1号"小麦品种以其出色的抗旱和抗寒特性,为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中天1号"是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与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培育的冬性小麦品种。它的诞生源于一次创新的杂交实验,张学勇博士带领团队将小麦品种Fuhuko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R431)进行杂交,再通过北京837和晋2148的连续回交和自交,最终选育出了这一优质品种。

该品种的生育期为269天,幼苗生长匍匐,叶片披垂,呈现出健康的绿色。它的株高平均为106厘米,穗长8.0厘米,穗型为纺锤型,白色,顶芒,颖方肩,粒红色,卵圆型,粉质,籽粒饱满。在营养品质上,"中天1号"的粗蛋白含量达到13.54%,湿面筋含量24.8%,沉降值9.2ml,形成时间1.4分钟,稳定时间1.0分钟,拉伸面积16cm²,延伸性106mm,最大抗延阻力124E.U,这些指标均显示了其优良的食品加工品质。

在产量表现上,"中天1号"在2005-2007年的甘肃省陇南片区试中,亩产平均达到329.8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95%,这一成绩在干旱山区尤为难能可贵。

栽培"中天1号"时,施肥是关键。山旱地种植时,亩施有机肥500公斤,纯氮9公斤,P2O5 11.5公斤,K2O 7.5公斤,硫酸锌1公斤,并在5月下旬叶面喷肥两次,每次喷磷酸二氢钾100-150克。最佳播期为9月28日至10月5日,普通麦田露地9月25日播种,基本苗22万。如果播期推迟,需要适当增加播种量。

"中天1号"不仅在产量上有所突破,更以其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生长整齐、落黄好等特性,以及对条锈病的免疫、抗白粉病、抗蚜虫及黄矮病的能力,展现出其在恶劣环境下的卓越适应性。

适宜种植"中天1号"的地区为天水市渭河流域海拔1500-2000米的干旱及半干旱山区、二阴山区。这一品种的成功培育,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种新的种植选择,更为干旱地区的粮食安全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