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金荞麦1号:贵州高原的绿色宝藏
在贵州的高原上,一种名为“黔金荞麦1号”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和营养价值,成为了当地农业的一颗璀璨明珠。这种由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品种,以其野生金荞麦为亲本,通过系统选择法定向培育而成,展现出了卓越的生长特性和营养价值。
黔金荞麦1号株高可达100至150厘米,拥有直根系和块状根茎,分枝方式为根颈丛生,茎粗0.5至0.8厘米,中空且无毛。叶片呈三角形,长宽相等,约6至11厘米,叶鞘膜质。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被白色,5裂,雄蕊8枚,花柱3裂。瘦果三棱形,长5毫米,千粒重45至51克。全年生育期180至200天,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抗旱和抗病性均表现突出,土壤适应范围广泛。
在产量表现上,黔金荞麦1号同样不负众望。2009年省区域试验中,其平均干草产量达到14962公斤/公顷,比原始群体增产10.76%,比对照开阳金荞麦增产13.12%。2010年和2011年的试验中,其产量同样表现出色,分别比原始群体增产10.18%和11.07%。
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 土地准备:黔金荞麦1号适应性强,能在各种土壤上生长,但以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土为佳。耕深30至50厘米。
2. 播种:春播或秋播,春播更佳。
3. 密度:每亩播种1至2公斤,株行距为30×40厘米。
4. 栽培方式:可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根茎繁殖。
5. 肥水管理:使用有机肥和磷钾肥做基肥,苗高40至50厘米时追施尿素。
6. 病虫害防治:早春需防治蚜虫,使用乐果乳剂或敌敌畏乳剂喷杀。
7. 收获:作为青饲料,生长到50至60厘米时刈割,一年可刈割6至9次。
黔金荞麦1号的营养价值也不容忽视。分枝期粗蛋白质含量为22.72%,粗纤维含量为13.5%,钙含量1.05%,磷含量0.39%,为畜禽提供了优质的饲料来源。
适宜种植区域为贵州省海拔800至1500米的地区,黔金荞麦1号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价值,成为了贵州高原上的绿色宝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