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黑土地上的“黑糯1号”: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创新成果
2024-08-22 05:40:10 发布
在广袤的吉林黑土地上,一种名为“黑糯1号”的稻米品种以其独特的品质和产量优势,成为了农民朋友的新宠。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这种稻米品种自1991年诞生以来,就以其优异的遗传特性和适应性,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黑糯1号”的植株生长紧凑,株高约105厘米,叶片宽且绿,有效分蘖多达18个。它的穗部散开,平均穗粒数达到120粒,结实率高达86%。谷粒呈现长椭圆形,无芒,颖壳黄色,而糙米则呈现出独特的黑色,千粒重约22克。经过严格的品质分析,这种稻米每100克含有10.5克蛋白质和6.0克脂肪,维生素B1和B2的含量分别为0.13毫克和0.08毫克,营养价值丰富。
尽管在抗逆性方面,“黑糯1号”对稻瘟病和叶瘟的抗性较弱,但在2006年的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中,它对纹枯病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性。作为一种中晚熟品种,它的生育期约为140天,需要≥10℃的积温大约2800℃。
在2006年的现场验收中,“黑糯1号”的平均公顷产量达到了7347公斤,比对照品种“龙锦一号”增产21.1%,这一显著的产量提升,无疑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栽培“黑糯1号”需要精细的田间管理。从4月中上旬的催芽播种,到5月中下旬的插秧,再到后期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每一步都需要科学的指导和精心的照料。稀播育壮秧,合理的插秧密度,以及科学的施肥比例,都是确保高产的关键。
“黑糯1号”主要适应于吉林省中晚熟稻区,这一区域的农民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品种的优势,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为家庭和市场带来更多的收益。随着“黑糯1号”的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在吉林乃至更广泛的地区,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