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旱15——黄淮冬麦区的抗旱新希望
2024-07-31 02:34:27 发布
在黄淮冬麦区,干旱和土壤贫瘠一直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两大难题。洛阳农林科学院培育的“洛旱15”小麦品种,以其出色的抗旱性能和适应性,为这一地区带来了新的希望。
“洛旱15”是经过国审麦2014015号认证的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全生育期为244天,与晋麦47号相当。它具有半匍匐的幼苗形态和紧凑的株型,叶片深绿色,穗层整齐,展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株高约80厘米,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强,这使得它在面对恶劣气候条件时更加坚韧。
在抗旱性方面,“洛旱15”达到了3级抗旱水平,属于中等抗旱品种。这得益于其在干旱条件下依然能保持较高的成穗率和籽粒饱满度。此外,它的产量表现也非常稳定,在连续三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比晋麦47号增产4.6%、2.6%和6.2%,显示出其在干旱条件下的高产潜力。
然而,“洛旱15”在抗病性方面表现一般,对条锈病有中度抗性,但对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则较为敏感。因此,种植者需要及时进行病害防治,以保证产量和品质。
在品质方面,“洛旱15”的籽粒容重达到797克/升,蛋白质含量高达16.0%,硬度指数适中,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均表现良好,这些特性使得其面粉适合制作多种面食。
种植“洛旱15”的最佳时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量为9~12千克/亩,基本苗数在27万至35万之间。种植者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适时进行病害防治和收获,以确保最佳产量。
综合来看,“洛旱15”以其抗旱性和高产性,为黄淮冬麦区的旱薄地种植提供了一个有力的选择。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洛旱15”将为这一地区的小麦生产带来更多的生机与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