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作0201:京津唐地区的高产水稻新星
2024-07-25 02:04:19 发布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中作0201这一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优质的米质,成为京、津、唐地区农民的新宠。作为国审稻2007036号品种,中作0201以其全生育期平均175.9天的稳定生长周期,展现出了其在一季春稻区的适应性。
中作0201的株高达到132.2厘米,穗长22厘米,每穗总粒数148.5粒,结实率高达85.9%,千粒重25.5克,这些特性共同确保了其高产的潜力。在2004年和2005年的区域试验中,中作0201分别比对照中作93增产4.4%和15.2%,两年平均增产9.4%,而在2006年的生产试验中,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0.1%的增产幅度。
在米质方面,中作0201同样表现出色,整精米率达到64.3%,垩白米率仅为5%,垩白度0.8%,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7%,全面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确保了米的食用品质。
中作0201的抗性也不容忽视,苗瘟3级,叶瘟2级,穗颈瘟3级,这为种植户减少了因病害导致的损失风险。在栽培技术方面,中作0201需要适时播种,注意晒种与消毒,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移栽时,应适当密植,每亩栽插1.8万穴,每穴3~5粒谷苗。肥水管理上,遵循“前促、中控、后保”原则,合理施用磷、钾、锌肥,保证水稻健康成长。
病虫防治也是中作0201栽培中的重要一环,稻穗破口期和抽穗期的防治工作,能有效预防稻曲病和稻瘟病的发生。经过严格的审定流程,中作0201以其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中抗稻瘟病的特点,被认定为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粮食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