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优十三号:陕南油菜的高产新选择
探索陕西陕南汉中、安康地区油菜种植的新篇章,秦优十三号以其卓越的特性和高产潜力,成为了当地农民的新宠。这款油菜品种,登记编号为GPD油菜(2018)610225,由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三原县种子管理站联合申请,凝聚了育种者邢福升、华德钊、贾战通、俱苏耀、李建科和杨茂盛的辛勤智慧。
秦优十三号,一个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以其239天的全生育期和早熟1天的特性,为陕南地区的油菜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它的半冬性特征,幼苗半直立,叶色浅绿,叶片窄长而薄,裂叶,叶缘锯齿状,这些特征都为它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茎秆绿色且坚硬,花瓣圆润且中大,花色鲜黄,这些特点不仅美观,更有助于提高产量。
在每亩0.8万株的密度下,秦优十三号的平均株高可达175厘米,分枝位高约65厘米,单株有效分枝数在9.0至10.0个之间,单株有效角果数高达410个,每角粒数21粒,千粒重3.8克,籽粒黑褐色。更令人瞩目的是,它的食用油芥酸含量极低,硫苷含量适中,含油量在43.94%至46.60%之间,这些数据都显示了秦优十三号在油料作物中的优越性。
秦优十三号不仅在产量上表现出色,其抗病性和抗倒性也不容小觑。它对菌核病的低感和对病毒病的中等抗性,以及强大的抗倒伏能力,都使得它在田间管理上更为省心。在两个生长周期中,秦优十三号的亩产分别达到了192.5千克和188.3千克,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9.8%和9.6%,这一增产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栽培秦优十三号,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点。播种时期应与当地品种同期,直播每亩用种0.3千克,移栽每亩用种0.1千克。亩留苗0.8至1.2万株,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补施硼肥。田间管理要细致,包括及时间苗、定苗、冬灌、培土中耕和防治病虫害。稻田要及时开沟排涝,做好抽薹初期和终花期后的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施硼肥、磷酸二氢钾和2%的尿素等,以增角、增粒、增粒重。适时收获,堆垛后熟,及时打晒,防止发霉变质。
秦优十三号,以其高产、优质和抗病的特性,成为了陕南地区秋季种植的理想选择。它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优质的食用油。秦优十三号,陕南油菜种植的新希望,正等待着农民朋友们去探索和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