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业创新成果——“辽豆26号”大豆品种

2024-08-10 04:03:57 发布

在辽宁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辽豆26号”的大豆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业的新星。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这个品种自2008年获得审定编号“辽审豆[2008]107号”以来,便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大豆种植领域崭露头角。

“辽豆26号”的诞生源于一次跨越大洋的科学合作,1998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将本土的辽8880与来自美国的IOA22进行有性杂交,经过严格的系谱法选育,最终孕育出这一品种。它拥有有限结荚习性和收敛的株型,椭圆叶片、紫花和灰色茸毛是其显著的外在特征。平均株高92.5厘米,分枝数达3.2个,单荚荚数高达49.1个,而成熟的荚呈褐色,籽粒圆润,种皮黄色且有光泽,黄脐,百粒重达到25.3克。

在营养品质上,“辽豆26号”同样表现不俗。据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的检测数据显示,其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2.68%,粗脂肪含量为20.49%,这些指标均显示出其作为高蛋白、高脂肪作物的潜力。

生长周期方面,“辽豆26号”在辽宁省春播的生育期约为129天,比传统对照品种早5天成熟,属于晚熟品种。2006年的人工接种鉴定显示,它对大豆花叶病毒病具有抗性,室内考种结果显示,完整粒率高达91.8%,其他各项指标也均表现优异。

产量方面,“辽豆26号”在2006至2007年的辽宁省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中,9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达到179.70公斤,比对照丹豆11号增产10.71%。2007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185.49公斤,比对照增产12.52%。

在栽培技术方面,建议在中等肥力以上的土壤中种植“辽豆26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000至12000株/亩,根据土壤肥力调整种植密度。同时,要注意防治大豆的病虫害和杂草。

“辽豆26号”适宜在辽宁省的鞍山、锦州、丹东、大连等地区种植,这些地区的活动积温需在3300℃以上,是晚熟大豆区的理想选择。这一品种的成功培育,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